这是好多刚接触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的朋友常问的问题,其实属于正常的想法,所以每次我都会耐心的解释,所以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生物质颗粒的成型机理前先介绍下生物质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
方法一
取一个大容器,至少可以容纳1升水,秤其重量,向容器中注满颗粒,再次秤其重量,减去容器的净重,用注满颗粒的重量除灌满水的重量。
合格颗粒的计算结果应该在0.6至0.7公斤/升之间,此值还可被视为颗粒的特有比重,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它表明制造颗粒时压力大小正确与否,那些不合格的颗粒这项值就会低于0.6,他们非常容易破裂和粉碎,会产生很多细末。
方法二
把生物质颗粒机生产的颗粒置于一杯水中,如果其沉底证明其密度足够高,成形时受到的压力够充分,如果颗粒漂浮在水面上,证明其密度很低,质量很差,从力学的角度讲,其耐久性很差,非常容易粉碎或变成细末。
生物质颗粒机的固体成型是为了防止物料反弹回原来的形态,使其维持一定的形状和强度,压缩过程不需要添加任何粘合剂,属于纤维料的物理成型,从秸秆、木屑等生物质的组成来看,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树脂、蜡等成分组成。
在构成生物质的各种成分中,木质素被普遍认为是生物体内固有的、最好的内在黏合剂。在常温下,原本木质素的主要部分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但木质素属于非晶体,没有熔点但有软化点。
当温度达到70℃一110℃左右时软化,黏合力开始增加,此时在外部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使其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紧密黏接,同时与邻近的生物质颗粒互相胶接在一起。
成型燃料经冷却降温后,强度增大,即可得到燃烧性能类似于木材的棒状、块状、颗粒状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
粉碎原料粒度决定着物料组成的表面积,粒度越细,表面积越大,也易制粒成形。从制粒角度来讲,粉碎细,制粒强度高,但原料粉碎过细,造成粉碎电耗过高。
原料粒度过粗,则增加环模和压辊的磨损,制粒成形困难,尤其是小孔径环模成形更难,并造成物料糊化效果差,导致物耗高、产量低、颗粒含粉率高。
因此,粉碎原料宜采用0.6-0.8筛板,既能避免粒度过细的弊端,又保证物料的粒度,利于减少颗粒的含粉率。
所以,生产生物质颗粒是不需要配方的,唯一的配方是为了减少生物质颗粒在燃烧过程中结焦现象的发生,会在原料中添加含有氧化钙成分的粉末,来减轻生物质颗粒燃烧结焦的问题。